2024年1月7日下午,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重点课题成果交流会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发展)在江苏饭店上海厅(武宁路888号)举办。来自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20多个单位的50余名嘉宾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章晓懿教授主持。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叶维弘做领导致辞,对应邀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并表示充分肯定,学会成员在青年论坛、学会组织的课题、征文等学术活动方面取得丰厚成果,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关心支持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工作,取得更大进展,希望各位老师可以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为学会增添光彩,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阶段:重点课题成果交流 上海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大会第二项议程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重点课题成果交流(上海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专题),这一阶段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章晓懿教授主持。一共有四位成员参与汇报。首先,上海社科院肖严华研究员汇报了《上海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研究》。肖老师总结了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分别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养老保险待遇持续上涨导致待遇预期高,出现在岗职工工资和退休金“倒挂”现象、现行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公式和调整规则不明确,与人口老龄化、制度偿付能力关联性不大、快速老龄化与人口退休潮对养老金带来支付压力、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和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我国有必要延迟退休年龄这四个问题,对此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实现路径、配套政策、健全完善基础养老金待遇计发公式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养老金自动调整方式的四大建议。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他认为存在着企业对加入企业年金制度的认知度较低,参与意愿低、职业年金建立和企业自主自愿建立导致的制度设计产生新的不公平、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新的制度陷阱,吸引力降低等问题,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他认为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上海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宣传层面都有所不足,指出养老保障体系个人养老金政策制定事权在中央,上海作为先行试点城市要在国家统一政策框架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然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龚秀全教授汇报了《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上海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研究》。他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上海市现行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满足老年人口健康层面的需求,特别是大病临终老人的需求,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保障需要得到重视。在研究方法方面,他将相关医院和相关机构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参与观察和个案访谈分析大病老人面临的医疗保障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深度人口老龄化情况下上海市大病老人医疗保障体系仍存在着医疗支付和临终关怀服务两方面的问题,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也需要予以考虑。医疗支付面临着总额控制下支付标准不够合理、医保预算控制分配机制不健全、医保支付方式精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在临终关怀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舒缓疗护床位供给不足和产生诱导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也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健全大病老人医疗保障体系。
接着,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曹艳春教授汇报了《上海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她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在我国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低收入困难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在更广泛范围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接着,她介绍了研究如何界定低收入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的范围、条件和特征。然后介绍了研究的实地调查过程和研究方法。本课题选取了上海市常住低收入家庭和相关政府单位作为调研对象,访谈了30户相对低收入家庭,回收了1052份有效问卷。在针对上海市低收入困难群体困境机理的质性分析,是基于扎根理论的问题导向,搭建了城市相对低收入“个体脆弱性和社会风险并发的分析框架”。她介绍了共同富裕目标下上海低收入困难群体分层分类救助指标体系构建,展示了基于AHP方法和德尔菲法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形成了包括发展性维度、共享性维度、可持续性维度的低收入困难群体监测指标体系。由前文理论和实证分析可知,共同富裕目标下低收入困难群体发展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低收入困难群体自身增收能力、外部主体推动力和阻滞增收的因素。结合软系统分析方法,她认为共同富裕目标下低收入困难群体分层分类救助机制完善应着眼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使低收入困难群体由系统受损者转换为系统受益者,并通过系统转换的执行者,完成系统转换,从而使低收入困难群体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由此也提出了从三个维度出发相关的完善建议。
最后,华东理工大学刘燕副教授汇报了《上海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体系研究》。她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因其特殊的生理条件和社会处境,存在就业扶贫、康复、无障碍等多方面需求,但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残疾人多样化的保障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接着她介绍了研究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的一些困难,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对残疾人家庭、照护机构进行深度调研访谈,研究中全面分析上海市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关爱体系。最后,她介绍了研究发现,当前残疾人及家庭经济救助水平偏低,残疾人就业机会匮乏,面临多重且长期的养老难题,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小、社会参与程度低。据此最后她也提出了完善采集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不仅是需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经济救助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全社会关爱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以此来助力残疾人平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位老师汇报结束后,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各位老师积极发言讨论。周海旺老师回应了肖严华老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问题,他指出目前存在着养老金发放问题、基本养老保险与个人税收等相关问题。胡苏云老师回应了龚秀全老师的医疗相关问题,肯定医疗研究相关的成果,指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黄晨熹老师回应了曹艳春老师汇报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问题。
周海旺研究员
胡苏云研究员
黄晨熹教授
大会第三项议程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发展”,这一阶段的会议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钟仁耀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的封进教授做了《长寿时代的家庭资产配置及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汇报。在家庭储蓄率方面,她提出通过跨国数据对比也存在着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可能会提高国家层面的储蓄率。在长寿时代家庭资产配置方面,从OECD国家统计数据来看,随着这个人口预期收入的延长,权益类资产呈上升趋势,而非权益类资产呈下降趋势。与常识不同的是,非权益类资产在家庭资产当中的占比在老年人口当中反而是更低的。她还探讨了退休与家庭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退休前后家庭资产配置有无不同,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接下来进入参会者年会主题发言阶段,与会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路锦非教授强调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中国养老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李含伟教授认为未来探究AI大模型与养老问题十分有必要;上海市党委学校贺小林教授提出了嵌入式养老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杨帆副教授提出社会保障改革是否能够促进养老共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查建华老师提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问题,工业时代转向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保障如何适应的问题。还有东华大学刘奕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李红艳教授、上海政法学院卢驰文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朱浩副教授以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戴建兵副教授等参会人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
最后由上海财经大学郭士征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将本次大会发言的总结了四个特点:一是发言老师均结合了个人特色和长期研究问题,提高重点课题研究质量;二是四个课题均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体现了人文关怀;三是汇报课题均重视实践调查;四是汇报课题均目光对准了上海市社会问题。各位老师也提出了真知灼见,收获颇多。不同视角、学科背景的探讨为大家呈现了社会保障问题的综合面貌,他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学会各位老师可以通力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做出更好的课题,同时争取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体现在政府决策上,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各位老师继续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